開欄的話
  行進中國,帶你聆聽“娘家人”的故事。廣大工會幹部作為職工的代言人,在全國人民凝心聚力共圓中國夢過程中,熱心為廣大職工做好事、解難事、辦實事,生動展現了“娘家人”的風采,扮靚了工會工作品牌。他們中涌現出許多一心為“工”的故事,或朴實無華,或溫暖人心,或耐人深思,每個“娘家人”的故事,都能折射出當代中國工會的行進腳步。
  本版從今天起推出《行進中國·精彩故事——“娘家人”記事》欄目,陸續刊發本報記者深入一線採寫的報道,聚焦基層工會幹部熟悉而又可愛的身影,讓他們的故事在行進中國中越來越精彩,讓工會的好聲音也越來越洪亮。敬請讀者關註。
  沿著絲綢之路古道西出蘭州,車行100多公里,開進一座名為武勝驛的古鎮,往古鎮中心走,就到了武勝驛村。村裡有個大忙人,名叫康連勝。他是武勝驛村的黨支部書記、村聯合工會的主席。
  康連勝在他60歲那年當選工會主席。2011年初,蘭州市推進“六好鄉鎮工會”建設,市委組織部和市總工會聯合制定了一套“組織網絡健全好、黨政重視支持好、基本職責履行好、指導幫助基層好、服務職工群眾好、圍繞中心工作好”的鄉鎮工會建設標準。
  武勝驛鎮創建“六好”關鍵要看武勝驛村,“六好”的標準高,各項工作指標100多條,編了厚厚一本。康連勝抱回資料琢磨了多天,鎮黨委負責人問他:“你們村能否一步到位成立聯合工會?”
  “能行!”老康很有底氣。2011年11月16日,經過他半年多的走訪動員,村裡終於召開了首屆區域性職工代表大會,轄區60名來自非公企業的職工代表參會。會上完成3件事,一是按照法定程序成立武勝驛村聯合工會,二是宣告成立並討論通過《企業用工制度改革實施方案》等,三是村裡用工超過10人以上的10家企業簽訂了工資集體協議。
  此後,在他的帶領下,武勝驛村聯合工會在創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、困難職工幫扶等方面樣樣出彩,完成了村級工會的“華麗升級”,成為永登縣和蘭州市的工會工作典型。
  武勝驛鎮是河西走廊的“東大門”,上世紀80年代中期,當地的手抓羊肉在過往旅客中享有盛譽,村民幾乎家家開餐飲。從1996年開始,高速公路繞村而過,停車吃飯的人少了,餐飲急速衰落。
  康連勝當上村支書後,鼓勵村民轉產辦企業。他三言兩語就能把有闖勁的年輕人領進門,並親自動手幫著解決具體困難。近幾年,在康連勝的幫助下,不少村民或回鄉辦廠、或投資開發荒山,都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。
  在村邊路旁,記者看到了一家挨著一家的餐館,這百餘家餐館的用工情況、工資情況,都被村工會裝進了區域性工資協議和集體合同中。幾位農民工不幸患上了塵肺病,康連勝奔波數月協助辦理了工傷鑒定,依法獲得賠償。一位農民工的子女身患白血病,康連勝第一個登門探望、資助了1000元,隨後又動員全村企業和職工共捐款20多萬元,將孩子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。
  過了冬至,康連勝就整整64歲。他患有嚴重的腰椎疾病,經常疼得站不得、坐不得,但給職工們辦事,一刻也不耽誤。在他看來,如今的武勝驛村正從傳統農村向著新農村、新城鎮轉型,工會組織聯繫廣、作用大,“當工會主席,就是給大家當服務員,永遠不會老”。
  (原標題:“給大家當服務員,永遠不會老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b30kbnp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